襟怀坦荡是获取别人信赖的基础,然而,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敞开自己的全部人生。有些东西对别人并不重要,对于你自己却非同小可,过分的袒露会让你陷入难堪的境地。我们的生命就像一栋房子,这栋房子有的东西属于窗外,比如志向、能力,有的属于窗内,比如隐私、痛苦。属于窗外的,我们可以放心地让别人品读,属于窗内的就需要一块窗帘遮掩。这种掩遮可以让你拥有一方与世隔绝的空间,从而产生某种安全感。
对待别人生命的窗帘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。有的人非常懂得尊重别人的窗帘,呵护别人的脸面。我的表弟毅是一所工科大学的毕业生,但他从小爱美术爱得两眼冒血,长大后又曾拜一位美术教授为师,他的写意画画得惊天地泣鬼神,在全国不少地方举办过画展,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国画家。他有一次去一位朋友家聊天,在座的李很是钦佩他,问毅厂里对作为工程师的他搞美术是何种态度,没想到李这一问使原本滔滔不绝的毅突然陷入沉默,几分钟后,说好要在朋友家吃饭的毅突然提出了告辞。主人张立即插话,说厂里支不支持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一个人要真正有才华,李听得出张明显在为毅“救场”。后来李才得知:因为痴迷于绘画,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毅在厂里极不得志,先是被调离了技术科,安排在办公室打杂,在最近一次“优化组合”中,居然被下放到车间当工人。毅心灵中的窗帘就是别人问他在厂里干什么。张这一插话,使毅免除了尴尬,最后毅还是愉快地留了下来。
然而,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张这样善解人意。同学赵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。一次他去一所乡下中学带教育实习,恰好一个只见过一次面的朋友在此执教。他频频问赵现在是什么职务,赵不太高兴地给了他一个否定的答复。这位朋友不死心,又问他是什么职称,这使赵更加反感。职称问题一直是教当代文学的赵一大痛处,作为一个作家,赵有了相当成绩,可得不到承认,一个副高职称迟迟批不下来,而一些不学无术之徒因为会走上层路线却青云得志,平时只想忘掉评职称给自己留下的阴影,发奋创作。现在因为那位朋友的“努力”,赵不得不又一次重温心中的失落感。
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: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不能被人掀开的窗帘,哪怕是像毅和赵这样的成功者也不例外。这种窗帘有的是不满意的工作岗位,有的是微薄的收入,有的是不能体现水平高度的职称,有的是卑下的地位,有的是糟糕的夫妻关系,有的是变质的朋友感情,有的是着力维护的人格、尊严,或别的什么……不管别人拥有的是什么样的窗帘,我们都要懂得用一颗体谅的心去尊重,只有这样,你才能慢慢打开别人的窗帘走向一个人的心灵深处。
窗帘之内和窗帘之外的世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。你越是喜欢窥视别人,别人对你的防备也就越多,他心灵的窗帘圈占的面积也就越大;你越是尊重别人的隐私,别人越是愿意付出自己的诚意,他心灵的窗帘就越薄,不让你知情的东西也就越少。